BIMer们,在针对不同的具体项目,创建三维道路结构时,是否发现系统自带模板里面的组件特征定义往往不能满足我们使用需求?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在原基础上进行组件特征定义新建,新建的组件特征定义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特征定义库模板,而且可以把该组件特征定义应用到其他项目上,提高了道路三维结构的真实、专业性。
接下来将以我们具体的一个项目<<自贡市富荣产城融合带>>为例,根据设计路面结构进行组件特征新建。
使用的软件为CNCCBIM OpenRoads 或OpenRoads Digners。
基本思路:找到根目录-特征定义新建-特征符号新建-根据属性框层层给值-最后回到新建特征定义-保存退出。
不想看视频的小伙伴们,步骤详解教程如下:
?根据具体项目“自贡项目”创建组件特征定义;
?根据道路横断面图纸,确定新增组件的具体内容为“沥青混凝土”。
?找到组件特征定义的跟目录,根据组自己安装的文件位置区逐层逐层去找。路径:
C:\ProgramData\Bentley\CNCCBIMOpenRoads\Configuration\Organization-Civil\_Civil Default Standards - Metric\Dgnlib\Feature Definition。
?当在C盘找不到”ProgramDate”,就需要把隐藏的”ProgramDate”显示出来;
?在第一行标签栏“查看”将“掩藏的项目“勾选上。即可把”Program Date”显示出来。
?
?按照先前给的根目录,找到“Features_Annotations_Levels_Elem Temp Metric”,右键用“CNCCBIM Openroads”打开进入主界面;
?将工作流切换到“OpenRoads 建模”-“主页”-“资源管理器”-“Openroads standards”-“标准”-“Features...”开头的特征定义栏。
?
?找到“特征定义”-“网格”-“Asphalt”;
?选中任意一项系统特征定义“TC-Asph Cold Milling”-右键复制并重命名为“沥青混凝土”;
?选中新建”沥青混凝土“右键打开“属性”对话框。
?
?对比“沥青混凝土”和系统自带特征定义的属性,找出需要填写的内容。
vs
?找到区别后,更改属性框中的内容为“沥青混凝土”,发现“表面特征符号”这项无法更改,需要进入“特征 符号”里面进行新建。
?
?切换到“特征符号”-“表面”-“Moeling”-“Asphalt”。(2)任选一系统特征定义“TC-Asph Coad Milling ”右键复制并重命名为“沥青混凝土”。(3)右键“沥青混凝土”打开属性框。
?对比“沥青混凝土”和任意系统下“TC-Asph Conc Wearing Cse”属性框的内容并更改;
?发现“缺省元素模板”需要新建,此时需要记住“缺省元素模板”新建路径。
vs
?点击“缺省元素模板”下拉箭头;
?打开“管理模板”-进入“元素模板”对话框-打开亮显的第一行“Features...”-“Modeiling”-“Components”-“Asphalt”;
?任选系统一栏“TC Asphalt Cold Milling ”进行复制粘贴并重命名为“沥青混凝土”;
?对比两者的属性框的内容,需要进行“层”和“材质”两栏进行编辑、修改。
?对于“层”采用新建层的方法来添加。;
?步骤:标签栏“主页”-进入“层管理”-新建层并命名“沥青混凝土”;
?回到“元素模板”将“基本设置”的层修改为“沥青混凝土”。
?修改完层后,接着对材质就行修改,点击“材质”栏下拉箭头,选取对应的材质,最后关闭窗口。
注意:如果没有自己想要的材质,可以自己在材质库进行新建。
?回到最初的属性框,将新建的“沥青混凝土”赋给“缺省元素模板”;
?选取步骤:下拉对话框箭头-“Modeling”-“Components”-“Asphalt”-“沥青混凝土”。
?离开“特征符号”,回到“特征定义”;
?通过:“网格”-“Asphalt”-“沥青混凝土” 进入属性框;
?在“表面特征符号”下拉箭头中选中“沥青混凝土”;
?保存并关闭软件。
?打开具体项目文件,对新建组件“沥青混凝土”进行查看;
?查看步骤:工作流“OpenRoads 建模”-标签栏“廊道”-“模板”-“创建横断面模板”。
Autodesk平台BIM道路建模展示所使用的软件为Infraworks360,在此软件里可导入Civil3d路线及模型。对于一般简单道路,没有多级边坡或复杂交叉口,可直接导入Civil3d路线,甚至不需要在Civil3d中定义路线纵断面。对于稍微复杂道路,则建议主线在Civil3d建好模型再导入。
艾三维技术着重考虑如何更好地提高设计质量、更好滴进行施工管理、更好滴实现运维管理等BIM应用的最终目标,基于艾三维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具备的丰富经验,对投资分析、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各阶段的关键应用点实际需求做了充分分析,并寻找其BIM应用方法及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