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电厂简单来说,就是物理电厂的数字化孪生电厂,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将物理电厂的每一个对象进行数字化描述,描述主要分为三个维度:三维模型、静态数据、运行状态。
【电厂发展图】
当前国内电厂发展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处于传统数字化阶段(传统现场总线技术路线),与孪生电厂数据并未实现互通互联。
当前数字孪生电厂由于工程体量大、涉及技术繁多且复杂,导致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尤其是数据化建设层面,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数据无法传递共享
1)设计软件不兼容
在设计阶段,由于不同设计院、设计企业使用的软件不同,导致软件间不同兼容,如在进行三维工厂设计时,A设计院用达索系统的CATIA,B设计院使用B平台的OpenPlant Modeler ,使得不同软件产生的数据格式之间无法兼容,形成数据孤岛。
2)三方数据不共享
工厂建设时,由于设计、施工和运维三方使用的软件不一致,导致数据无法共享和向后传递。为了有效进行数据传递,三方协作公司一般将数据转为PDF、Excel、Word等图文图档格式,这类文件多数情况下并非结构化数据,难以被利用。
2.数据丢失
由于组织架构或者关于商业合同/约定的原因,电厂进行移交时,往往移交的内容是非结构化的数据,通常附件是扫描件的形式,这类数据只能作为存档格式,不能转化为数据,由此必然会导致数字化的数据部分丢失。
当然,就算投入人力进行转化,转化的还不是动态实时数据,这种单向断层式的数据传输方式,会导致数据恢复或还原的各项成本增加,数据的价值不能充分利用。通过一体化数字交付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打通这类通道并且是双向传输,提高数据价值,减少数据浪费。
>>> 数字化电厂交付内容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