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施工企业核心业务概述
铁路、公路、机场、地铁、工厂、智能园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是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关键。由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 存在较大差异,但一般均遵循如下管理过程。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管理进程按顺序分为五个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及收尾。国内施工行业通常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两者略有差异,实质相同,即按“计划-执行-收尾”组织:施工企业的施工准备阶段对应PMI的启动和规划过程组,工程施工阶段对应PMI的执行和监控过程组,竣工验收阶段对应PMI的收尾过程组。业务管理(工程部门、物资部门、安质部门等)与财务管理(工经部门、财务部门)在项目各阶段紧密协同:在施工准备阶段,业务部门依据施工技术与进度要求做项目整体策划,财务部门依据项目合同与进度计划做财务预算,这样形成施工进度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机械配置计划、人力配置计划、安全质量策划、收入预算和责任成本预算,指导施工作业;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部门依据进度计划管理现场施工作业,物资部门依据工程进度要求组织物资、机械供应,工经部门依据人力配置计划组织人员进场和退场,安质部门依据策划管理安全、组织质量验收,工经部门依据工程完成数量组织验工计价,计算物资、机械和人力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业务部门组织验收、移交工程资料、管理剩余尾工,财务部门编制项目决算。
二、工程施工数据管理的主要特点
工程施工数据管理的基本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
根据工程范围分解WBS(工作分解结构), 依据工程专业和规模创建OBS(组织分解结构),将WBS与OBS关联建立RAM(责任分配矩阵)。每个节点需要劳动力、机械、材料等资源,即RBS(资源分解结构)。根据工期和任务先后关系,即可形成项目的进度计划。依据项目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结合合同单价,即可计算施工产值(验工计价)。根据WBS消耗的劳动力、机械、材料,即可计算项目成本。
下面以高铁接触网专业施工为例,说明WBS、OBS、RBS等这些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
2.1 工作分解结构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程施工企业通常以“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层级构建WBS,并存在“子单位工程”、“子分部工程”,如下图所示。
每个分项工程有(设计)单位和设计数量、产值单位和清单价格,这样依据设计数量、完工数量与清单价格即可计算计划施工产值(PV,Plan Value,计划价值)与实际施工产值(EV,Earned Value,挣值)。下表是高铁接触网专业和土建专业的WBS示例。
2.2 组织分解结构OBS (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
工程施工企业根据规模大小,一般会建立层级化的组织体系。对于具体项目来说,由作业队承担单位工程一级的施工,但对于大型项目来说,一般按照 “项目部-项目分部-作业队-工班”建立施工队伍,如下图所示。
每个单位工程分配给一个作业队,即责任分配矩阵,指定了每个作业队的施工任务(包含了完整的实物工作量)。
2.3 资源分解结构RBS (Resource Breakdown structure)
建立每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分配所需要的劳动力、机械、材料,如下表所示。
汇总WBS节点的资源数据,即形成项目总体的劳动力、机械和材料需求信息。按照工程进度,将这些资源进行分解,即构成完成的资源需求计划,这些资源需求计划是指导劳动力调遣、材料采购的依据。
2.4 项目收入与成本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进度、收入与成本密切关联,WBS是三者的基准。对于进度而言,实物工作量计划分解到每月,汇总分项工程的月计划数量和合同清单价格(单价)的乘积即可得到项目每月收入预算(PV)。依据进度计划,相应的资源计划(如物资计划、人员计划、机械计划等)则构成每月的成本预算。在项目实际过程中,依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合同清单价格即可计算实际收入(EV),这样工程进度驱动验工计价业务,实现工程进度与工程经济业务的统一。
项目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等,即实际成本(AC,Actual Cost),这些成本的发生与WBS节点(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等)关联,因此工程施工企业的进度计划、项目收入、项目成本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三、工程施工数据管理的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工程施工企业近年发展迅猛,每年数万亿元的基建规模和项目压力迫使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笔者近年对施工企业的调研,了解到工程、工经、物资等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沟通衔接矛盾,归根结底这是数据管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分析,并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标准化的WBS模板,解决WBS口径不统一的问题
WBS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它不仅用于工程部门的施工管理,还用于工经部门的验工计价(收入管理)。但通常在企业(集团)内,不同项目部的WBS都不一样,造成基本的形象进度(实物工程量)统计比较困难。另外,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工程部和工经部的WBS口径不一样(如工程部的WBS“3.1.4 支柱安装”1个节点对应的工经部WBS“机械立杆”多个节点),造成施工产值的计算也相当困难,导致在评价项目绩效时没有科学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造成挣值分析没有数据支撑,只能靠经验估算)。
因此,建立标准化的WBS体系是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基础。当然,WBS的精细化就对施工现场的严谨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将两者统筹考虑,才能同时满足工程和工经的管理需求,实现进度与收入的协同。
3.2 建立标准化的劳动力、机械、材料数据体系,解决资源粗放管理的问题
施工企业一般是按项目管理劳动力、机械和材料,但是目前没有规范的数据体系,导致不能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只有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业务管控模式,才能实现各项目部资源的可视化管理,从而避免项目部之间资源的不平衡(例如物资积压、劳动力待工等问题),为精品工程奠定基础。
由于施工企业不同于制造企业,在资源组织和调配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建立施工企业的数据与业务管控体系,保证资源均衡、有序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3.3 细化WBS的资源需求清单,解决工程与物资协同管理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资源需求通常按单位工程核算,例如:一栋房屋、一个区间的接触网工程。这样造成资源需求清单的粒度很粗,如下图所示(一个区间的接触网工程可能长达几十公里,拥有几百根支柱),不利于物资计划的制定、物资采购的执行、现场限额领料的控制。
因此,必须精细化WBS,基于分项工程节点来编制资源需求清单(类似于制造企业的BOM,或者说装配BOM与工艺路线),这样就可以依据节点计划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和限额领料计划,做到工程进度、物资准备与现场施工的协同。
软件推荐:
相对于BIM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发展,国内BIM运维,目前几乎是停滞不前的状况。与BIM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相比,BIM运维面临更多的难题。运维阶段,运维系统不仅需要处理业务带来的数据量,还需要处理BIM模型数据,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越趋庞大。近年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催生了BIM模型轻量化。...
BIM协同管理平台如一座桥梁,将设计和施工的世界连接在一起。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建模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高效协同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探讨BIM技术如何塑造协同管理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