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国土建设是形成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解决当前国土资源数据汇交、采集、更新、积累、整合、开发、利用尚不能满足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和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信息化瓶颈问题。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的核心数据库,充分发挥其在国土资源形势分析、资源监测监管、参与宏观调控、辅助决策支持及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作用。以智慧国土核心数据库建设为契机,推进整个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全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在“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成果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化工作成果,进行统筹、规范和整合,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政务信息化方针,把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与区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行政权力公开协同考虑,形成一个立体、多维的信息化平台,有效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整合资源,保护投资,增强对外服务能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智慧国土的建设目标是集成城市地理空间、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类实时运行信息和分析数据和建立领导决策模型,实现对领导决策信息的实时化、集成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支撑。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基本农田、矿产资源、建设用地信息一目了然;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可以对土地使用状况进行远程监控;用地审批、土地交易可以网上进行并随时查询数据。
智慧国土总体框架主要包括运行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运行支撑层:网络接入、网络服务器、备份系统、安全系统和标准规范。
数据层:地理空间数据、扩展数据、专题数据、元素等。
服务层:在线服务基础系统、二次开发接口、服务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等。
应用层:政府部门应用系统、企事业单位应用系统、社会公众应用、其它应用。
1.地理信息基础数据
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主要包括E级GPS网布设、四等水准测量、1:500、1:2000等系列比例尺DLG数据采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正射影像数据采集、影像及矢量电子地图制作、三维建模数据采集和制作以及多尺度、多形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建库。智慧国土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主要功能是为应用层提供影像数据、高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实景数据、三维数据、专题数据等各项数据。
2.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建设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基础测绘数据、规划数据、现状数据、管理数据、人口与经济等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交换共享、统一应用。 智慧国土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对水利、综治、国土、交通、旅游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以应用部门为主导,建立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对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接、综治网格化系统对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等系统对接,并总结平台的应用模式,在政府及其各部门全面推广。智慧国土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桌面端、浏览器、移动终端(手机和平板)的二、三维GIS应用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3.地理信息门户网站
地理信息门户具备用户注册、目录检索、元数据查询、地图浏览、路径分析、检索定位、空间量算、地图发布、数据交换、服务跟踪等功能,向政府、企业、公众各界用户提供全方位、不同层次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门户网站模块功能包括:新闻动态、政策法规、BBS论坛、使用指南等。新闻动态用于展示公共平台建设、发展及运行的动态信息;政策法规用于发布与公共平台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相关标准规范;BBS论坛用于服务门户对外宣传、发布消息以及收集客户反馈;使用指南用于实现公共平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为用户查询、浏览网站上的各类信息、使用各种服务提供向导和帮助。
4.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智慧国土核心以数据库为基础,建立集信息比对核查、关联印证、综合分析研究和统计汇总报告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动态监测与网上运行系统之间的对接,实现“以图管地、以图防灾”,提高综合功能和效率,最大程度地达到数据更新与业务工作的紧密关联,并在应用中实现数据的同步动态更新和利用,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辅助决策、监测监管、形势分析、社会服务中提供支撑。 综合监管平台是对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的集成整合。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体现在为决策提供更直接的服务,并对管理和政策制定、完善产生促进作用。应用系统、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效能,节约行政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监管平台通过将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集成整合,转化为对管理决策、创新管理的重要业务支撑。 通过土地登记、建设用地、矿产资源勘测与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相关业务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以上业务全面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的全程监管。
现在国内诸多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国外设计师做概念设计、国内设计单位做深化设计,专业施工企业再做细部深化设计等,从而造成设计单位多、分包单位多的情况,会导致设计多、设计不交圈,使设计出来的图纸各专业间相互交叉产生碰撞,给后期施工造成难题和隐患。为此,施工总包单位应该...
由于使用BIM带来的单位时间的损失,要如何弥补?一方面要利用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点,如设计方案比选、碰撞检测、净高分析、协同设计等来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修改时间,另一方面要通过在设计院、设计单位开展BIM培训,提高BIM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