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施工中,时常发生区域内或附近的自来水管、天然气管、排水管道、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等地下管线损坏,造成断电、断水、断气的不良后果,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也影响施工自身的正常进行,导致施工费用增大和工期拖延。因此,在地下管线密集的市区施工,如何避免损坏地下管线值得高度重视。
管线施工调查
管线摸底
管线摸底是在具体的保护方案制订之前,通过相关部门了解管线的具体情况,包括管道的直径、内径、材质、走向等具体的管道铺设情况。要尽量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根据所反映出的管道具体情况制订下一步的保护计划。
手续办理
施工调查之前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包括管线监护申请卡、监护交底卡、业务联系单等。要按照相关规定实行管道的双监护制度,在施工时由管线主管单位实行监管。手续办理完毕之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制订保护计划
保护计划也可以说是管线施工的管道保护方案。要根据管线的具体位置与详细情况制订管线的保护计划,如穿过工作井的管线要迁移或改线,穿过开槽埋管段的管线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理论保护方案。在保护规划制订之后,还需要经过业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之后方可最后确定。
挖探洞
探洞的挖掘地点要选择管线间距较小的地方,在挖探洞时对一些较浅的管线埋置后再埋置较深的管线,这样可以避免在样槽开挖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必须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在用空压机凿除面层结构时,需要对结构层内的已知管线逐层撬除,以避免对管线造成损坏。
调整保护方案
根据探洞探测出管线的具体情况,根据管线探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保护方案,如需管线迁移或改道需经业主批准。如果因为管线保护导致工期拖延,需要采取局部保护的方法,并且对施工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并提交相关部门批复。
地下管线损坏原因分析
(1)不明管线
在施工之前未搬迁或施工中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致使管线损坏。这类事故的发生,可能为下列情况之一:管线年代久了,无任何资料表明管线的存在;认为是废弃的管线而实际上仍在继续使用;保密电缆,一般图纸上并不标明;规划设计管线与竣工图不符,或原管线工程未验收,没有竣工图,施工中照规划设计图的管线位置进行保护,但实际上管线的铺设位置已变化。这4种情况下,都会发生因未对管线进行事先搬迁或保护而导致管线损坏的事故,而且这种事故大多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故可以通过事先进行物探或挖探沟查明管线后进行搬迁或保护来避免。然而进行物探和挖探沟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施工单位一般都不会也不愿意做此项工作。
(2)土体变形引起管线损坏
如基坑开挖边坡失稳或流砂现象引起较大的土体变形,当变形量超过管线变形极限时,就会发生管线损坏。
(3) 土体挤压导致管线损坏
市政施工过程中,打桩、压桩等工作程序都会使管线周围的土体结构发生改变,使土体对管线的挤压程度过大,造成管线的损坏。再加上很多管道由于施工年份过早,本身都已老化,承压能力有限,再加上接口不牢,很可能会在土体挤压的过程中受到损坏。
(4) 水流冲刷
施工中排水或附近上水管或下水管漏水,水流冲刷土体,使土体流失,埋于土中的管线失去土体支撑而损坏。
(5)不均匀沉降,造成管线损坏
如顶管、质构、井点降水和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均可产生土体不均匀沉降,顶管和压力注浆还可能引起地面隆起。当不均匀沉降或隆起值较大时,可致使管线断裂或接头错位。
(6) 临时支撑拆除后的损坏
保护管线的临时支撑拆除后,管线下部回填土不密实或回填不当,导致管线损坏,这种损坏有时发生在施工结束后某一时刻。
(7) 气候因素
施工开挖,地下管线暴露后,遇冬天气温骤降,管子冻裂。
(8) 原已损坏的管道
原已损坏的自来水管、下水管和煤气管,存在漏水漏气现象,但平时埋在地下未发觉,待施工开挖后发现,并使势态扩大。
(9) 管线上部荷载过大
如大型施工机械、车辆、材料、土堆等荷载,将下部管线压坏。
(10) 振动荷载引起管线接头松动
如打桩、爆破、施工机具等振动冲击荷载传至管线上,使管线受到损坏。
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规划阶段
在工程施工的规划阶段,应该从相关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如通过专业管线单位的交底会议来获得管线的详细资料。在获得这些地下管线资料之后,要与施工调查所得出的结果相对照,以对这些资料进行校对与检验;对各种地下管道要制订有针对性的管道保护方案,并制订管道保护的应急预案,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管道保护体系;设置专门人员对管道保护进行管理和监督,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安全施工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相关施工和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在管道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并制订相关的奖惩措施。
施工阶段
在具体的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要安排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开挖路槽等环节进行管理和指挥,严禁在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之内进行机械作业,避免管道受到土体挤压;对于管道位置,要采取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薄层轻挖;在管道暴露之后要采取积极措施,对管道进行临时加固和保护,消除安全隐患;对不明管线要会同相关单位召开专门会议,制订保护方案;要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水平,在挖掘的过程中小心操作,安全施工,避开地下管道位置。相关施工人员要保持警惕,避免施工过程中破坏非重力流管道,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在没有掌握具体的管线资料时,要灵活根据土层变化和含水量推测管线具体位置。另外,还可以根据管线保管材料和警示来判断管道的材质和走向,挖掘到相关包管材料和警示时,要警惕对地下管道造成破坏。
应急措施
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联系相关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尽快疏散周围车辆与群众,必要时可以封闭道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要及时报告业主和施工单位领导,获得支持与帮助;事后要对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处理过程写成汇报材料,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加强防范,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
预制装配式电力综合管廊施工关键技术新突破。3月20日, 记者从山东科技大学获悉,由山东科技大学、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并完成的“濒海滩涂地带城市预制装 配式电力管廊施工 关键技术研究”
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基于SOA平台架构理念,应用云技术、BIMGIS技术、机器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地下管廊运行监测、巡检维护、日常值守、应急指挥、数据分析、出入审批、管理考核和服务保障等业务的智慧化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