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建筑信息模型
这个标题的内容大家都不陌生,对于其中的中文名词或者术语而言,准确一点说应该叫做“建筑信息建模”、“建筑信息模型方法”或者“建筑信息模型过程”更为贴切,但约定成俗,就叫“建筑信息模型”吧,只是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应该记住BIM或“建筑信息模型”是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而不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的定义或解释有多种版本,个人认为McGraw Hill(麦克格劳.希尔)在2009年名为“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对BIM的定义比较简练、清晰、易记,也容易传播:
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
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IM的含义进行了如下四个层面的解释,内容颇为完整(也免不了有些许艰深):
- 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 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
- 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开始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 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2、BIM Model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由于约定成俗把BIM和建筑信息模型用在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身上,我们就又一次约定成俗把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叫做BIM模型。
BIM模型是BIM这个过程的工作成果,或者说上一节BIM定义中那个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数字模型”。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建设项目的BIM模型通常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在不同程度上互相关联的用于不同目的的数字模型,虽然在逻辑上,我们可以把跟这个设施有关的所有信息都放在一个模型里面。
一个项目常用的BIM模型有以下几个类型:
- 设计和施工图模型
- 设计协调模型
- 特定系统的分析模型
- 成本和计划模型
- 施工协调模型
- 特定系统的加工详图和预制模型
- 竣工模型
3、BIM Authoring Software - BIM建模软件
通常业界同行说的BIM软件大多数情况下是指“BIM建模软件”,而真正意义上的BIM软件所包含的范围应该更广一些,包括BIM模型检查软件、BIM数据转换软件等。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混淆,个人觉得还是使用BIM建模软件比较稳妥一些,如果我们把BIM定义为利用数字模型服务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项工作的过程的话。
下面是目前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几个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类项目的BIM建模软件:
- 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
- Bentley公司的Bentley Architecture系列
- Gery Technology公司的Digital Project
- Graohisoft公司的ArchiCAD
- Nemetschek公司的AllPLAN(Vectorworks)
为什么要进行BIM软件二次开发?国内BIM设计,现阶段仍然采用先出图再建模的模式,俗称“逆向设计”。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目前BIM软件的建模速度远远赶不上二维CAD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显著。为了提升BIM软件的建模速度,就需要借助二次开发技术。
随着虚拟建造技术的发展,BIM在施工阶段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帮助施工单位可视化施工过程,减少施工中的碰撞冲突问题,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基于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和设计阶段的BIM模型,根据施工需求深化BIM模型,提升其准确性、可校核性。使其符合施工阶段的特点及现场情况,完整表示工程...